.,最快更新大唐马王爷最新章节!
大年三十,宫中有安排。皇帝陛下要告谒太庙。
仪仗罗列、车辇排布,圣驾出太极宫正南边的承天门,两厢奏《舒和乐》。与此同时,太子出东宫嘉福门,奏《承和乐》,储君辇驾排在天子紧后边。
太庙位于皇城的东南角,皇帝和太子到时,宗正寺、太常寺早已安排妥当,此时最忙的有两个人:一个是宗正寺少卿樊伯山、一个是太常寺太祝高慎行。
一见圣驾到,樊伯山连忙吩咐早到的宗族代表们正冠理容,而高慎行则示意司仪,马上演奏《太和乐》。
一煞时,随着陛下与太子殿下出辇、步行入庙,众臣跪迎。庄严的和乐声响起,《太和乐》,以天子行步的节奏为节拍,亦以黄钟为宫。从陛下步入太庙门、到入庙即位,天子行、则此乐不停,天子止步、则乐止。
有司礼官唱奏各个程式、引导着皇帝陛下和太子完成规定的仪式、上祭礼、发布祭太庙诏,以求皇族先祖萌庇、保佑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。
这一套繁复的程序下来,时间已过去了两个时辰。天子自太庙中出,《太和乐》再度奏响,撞黄钟之钟,右边五钟相应,直至皇帝升辇。
皇家乐共“十二和”,应一年十二个月,俱是天子钦定的,有《豫和乐》,冬至祭于圆丘时奏。《顺和乐》,夏至祭于方丘时奏。《永和乐》、《肃和乐》祭祀先农时奏。《雍和乐》祭祀天神、《寿和乐》和《昭和乐》分别供天子、太子以酒祈福时奏,《休和乐》专为天子宴请耄耋老人,而《正和乐》,只有册封皇后时才奏。
“十二和”乐,象征着天、地、人、和,使用起来十分严格。祭祀太庙已经让皇帝有些乏累,但接下来还不算完,他要回紫宸殿,观看将要举行的盛大舞蹈,寓意为终止由太庙带来的萧杀之气、继往开来。
宫内大型的舞蹈,就没有“十二乐”那样多的名目,只因“十二和”涉关天上地下、天时人事,因而一和也不能少。
而大型舞蹈,则明显就是皇帝自己享受的,因而只是钦定了三大舞:《七德舞》《九功舞》和《上元舞》。
《七德舞》本名“秦王破阵乐”,皇帝为秦王时,大破刘武周,自于军中作此曲。皇帝即位后,每有宴会必奏此乐、并有壮男舞伎上百、至几百人同时起舞。
皇帝曾与臣下说过,“此舞万众一心、蹈之、跃之,鼓声如催,与那些靡靡之音大不相同,也绝无阴柔之气......乃示千秋功业来之不易,不可忘本也。”
《九功舞》本名“功成庆善乐”,皇帝生于庆善宫,贞观六年时陛下幸出生地,在庆善宫大宴群臣。当时皇帝甚是欢喜,口赋一诗,起居郎吕才,命以管弦相和,于是取名为功成庆善乐,加以童儿六十四人,着紫褶、长袖服,足踏木屣而舞。
《上元舞》便不必说了,只在上元佳节起舞,入舞的为一百二十名年轻女伎。长袖彩裙、软底绸鞋,舞时或拿白羽扇,步履轻盈欢快,象征瑞雪丰年。或持彩练,象征织绢不辍。
三大舞的参与者,一为壮男、一为童子、一为妙龄女子,寓意都在人员的构成上:男人开疆破敌、童子欢乐无忧,女子们操持丰年家景。
此时大殿内正在起舞“七德”,铿锵的鼓声让皇帝心潮起伏,竟然不由自主地想起西州来,随即神思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那位一面未见,而被他一年累次升迁的大都督来。
西州这两年的变化令人振奋不已,焉耆入、龟兹半入、丝路无忧、庭州自请并入……都与这个高峻有关。
大唐在东、西两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拓展,但是按着投入的划算与否,连皇帝陛下都不得不暗自承认:西边的买卖……真是太划算了!要不是因为高峻年纪太轻,再高的职位他又有何舍不得的!